2.




3.




4.



5.




6.




7.




8.




9.





10.

 

白色的場景其實只是用來煮烏龍麵、廣東粥的白鐵鍋.....

拍攝背景:
初夏時分的某個下午,拿著衣服到樓下的洗衣機準備要洗,
經過室外廚房時瞥見鍋子裡有隻紅色的小甲蟲,
原本覺得這蟲子怎麼這麼糟糕,人家用來煮飯的鍋子竟然就這樣躺在裡面=  =...
可是衣服丟到洗衣機之後,馬上就轉頭跑回房間拿著相機回來,
然後把白鐵鍋拿到超兇猛的南部太陽底下,
一接觸到紫外線,白鐵鍋霎時發出一道刺眼的白光(其實也只是反射南部的大太陽@@),
然後這隻紅色的小甲蟲隨即就由2007年鄉下的田中廚房穿越時空來到了2507年的不知名太空艙了XD


小記:
究竟抬頭要選[生態]還是[科幻]還真是傷了不少我剩下不多的腦細胞...
總覺得說生態好像不夠生態,說科幻又不全然是科幻。
不管怎樣,拍照有時帶點玩心也不錯XD

起碼,我是覺得很像某種未來場景啦:P.....

 

nintendo1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魯凱農夫"
魯凱族的農人(胡信吉先生)正認真的敘述著自己家族的事蹟與耕作的情形。











------------------
07年的08月01號,應正在青葉村做田野調查的志遠邀請,到高樹鄉協助拍攝。
離屏東市車程大約快一個小時,沿途路標不會不明顯,是根本沒有路標。
千辛萬苦到了青葉,沒想到最期待拍攝的訪談只拍到一戶人家,休息過後就開始下雨了...
等雨停又被拉著幫忙拍攝村內各資源景點,有機會按快門的時間不到三小時,
沒能跟當地居民多聊有些遺憾。





"阿拜"
青葉小組跟著寄宿人家的媽媽學做傳統節慶食物 - "阿拜"
阿拜是用麵粉和糯米粉混合揉出的麵糰做成外皮,
再包上炒熟的雞丁或鹹魚還有一種看起來是在室溫下醃漬不知道多久顏色奇妙的生虱目魚作內餡...
感覺跟附近排灣族的另一種主食"奇拿富"有點類似,但做法更簡單一些。
據說是在以往資源不足的情況下為了慶祝節慶想出來的食物,
時間一久慢慢的就演變為傳統食物了。
製作和煮食的方式感覺有點像是奇拿富和漢人餃子的綜合版,
剛好以前這兩種食物也是在漢人過年和原住民豐年祭食用的食物。
可能是魯凱族在與其他族群接觸過後有樣學樣加創造發明出來的節慶食物。
畫面左一這位魯凱媽媽說包成橢圓型是為了方便煮熟,
至於內餡要包什麼都可以,高興就好,
害我有點想將手邊的糖果和巧克力偷偷包進去...






"包好的阿拜"
看也知道賣相很糟...還有故意捏成餃子、牛仔帽跟不知道是什麼形狀的。





台大社工的妙妙君負責下鍋,
感覺有點像在煮蠶繭。


因為上山前已經先用過餐了,所以趁他們用餐時就把握時間出去走走。




"生活泡沫綠茶"
看到我對村子路邊的裝置藝術-"蝴蝶"感到興趣,主動說要帶我去找其他蝴蝶的小女生。

有趣的是,青葉村幾乎人手一杯"生活泡沫綠茶",
連志遠寄宿的人家叫孩子買飲料回來請我們也是指定-"生活泡沫綠茶"






"祖靈"
村內製作的裝置藝術。
在轉進入青葉村的道路時就會見到一大群的祖靈在道路兩旁列隊歡迎。






有著一張臉
青葉後山有許多的老樹,他們都有著一張臉。





石塊堆疊的芋頭田邊坡
一般使用石塊堆疊隙縫間還會灌入水泥,青葉應該算是少數沒這麼做的。






比較讓我驚訝的是,
青葉的許多步道和扶手護欄都是利用當地撿的樹枝、石塊鋪設整理的,
既回歸自然看起來又舒服,許多國家級的景點反而都做不到這點。
(一般都是水泥階梯、水泥扶手,大部分還偽裝成很假、很沒美感的樹幹或竹子)
不過,回頭去問他們怎麼知道使用這種方式和觀念去營造他們的環境時,
回答竟然是"因為沒錢",
還說假如有經費的話他們也想像外面一樣鋪設水泥階梯和扶手.....囧
還好有弄清楚原因,趁機會馬上跟他們溝通,
即便使用自然素材大約十年就要維護置換一次,廢棄的建材也還能回歸自然,
總比鋼筋水泥永久固定在那阻斷自然的循環好。






水源地
青葉的水脈豐沛,小溪河流約4-5處,細小分流甚至會流到步道上。
最後一張圖是跟志遠前往水源地探勘時拍攝。


nintendo1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